当前位置: 首页 > 工作动态 > 正文

俄语专业教师参加首届“中华文化译介与国际传播”国际研讨会

日期:2025-10-20来源: 作者:关注:

 

2025年10月17日至19日,由浙江传媒学院、韩国国立顺天大学联合主办,浙江传媒学院文学院、韩国国立顺天大学中国研究院联合承办,中国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、浙江省逻辑学会、韩国中国人文学会、韩国外国语大学中国研究所联合协办的首届“中华文化译介与国际传播”国际研讨会在浙江传媒学院钱塘校区成功举办。

本次会议旨在响应和落实国家关于“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”、“构建中国话语和叙事体系”的战略要求,汇聚海内外该领域的顶尖学者、研究人员和实践者,尤其是集结了韩国、马来西亚、俄罗斯、美国等国的研究者。本次参会200余位专家、学者、硕博生来自韩国国立顺天大学、全南大学、外国语大学、东国大学、世宗大学,马来亚大学,中国矿业大学(北京)、上海外国语大学、大连外国语大学、天津师范大学、杭州师范大学、山西师范大学、淮北师范大学、渭南师范学院等国内外高等院校、研究机构,以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与了本次研讨会。全体学者通过主旨报告、专题讨论和圆桌会议等多重形式,交流最新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,深入探讨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具体策略、路径与方法

我院俄语教师王晓旭在第二分论坛宣读了题为《<史记>在俄罗斯的翻译历程》的论文。该研究系统梳理了《史记》在俄罗斯的译介脉络,深入分析了不同历史时期译本的特点、传播效果及其在俄罗斯汉学界的接受与影响。

 

 

 

 

俄语教师李艳萍通过腾讯会议线上参与第二分论坛,宣读《陕西文化符号在俄语国家的传播研究》学术论文。她从陕西历史文化符号、民俗符号等维度,深入剖析其在俄语国家的传播现状、挑战与优化路径,为中华文化多元符号的国际传播贡献学术智慧,也为推动陕西文化与俄语国家的文化对话搭建了专业交流桥梁

 

本次会议对于促进文明互鉴、推动文化交流、加快多元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。全体学者一致认为,中华文化译介与国际传播需突破“单向输出”思维,转向“双向对话”模式,注重文化语境适配与受众需求调研,让中华文化在跨文化交流中真正实现“被理解、被认同”。通讯员:李艳萍;审核:李军胜

上一条:我院教师参加陕西高校人文社科第七届博士生论坛 下一条:我院俄语教师李艳萍受邀参加“俄语教学中的经典俄罗斯文本” 国际学术会议

关闭